PO18

分段阅读_第 1268 章
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

小贴士: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,无需注册
    两语的将这位的劣迹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靠!没想到,丁老竟然还有这种不争气的儿子!”许胖子同样感慨的摇头不已。

    “照片呢?”卢灿可不想和他胡扯,重新拉回正题。

    “喏!给你!”叶美卿没等许胖子答话,径直从自己的手包中掏出一个信封,递给卢灿。

    “谢谢嫂子!”卢灿嬉笑一句,把叶美卿的脸逗得通红。

    卢灿抽出照片,立即明白为何李林灿和张博驹老爷子为什么争执不下了。

    许胖子这个二货,卢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,这哪是鼎器?

    这是一件青铜盨(音须),是商周时代,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。

    可这件盨器,给他一种淡淡的熟悉感,很奇怪。

    盨器的历史很悠久,甚至比碗的历史还要早。

    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时,考古专家找了一尊高十二厘米,直径二十厘米的陶器“饭盒”,也是人类历史上发现最古老的碗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河姆渡圈足簋(音鬼)”。

    青铜盨器,就是圈足簋的直系后代。

    出现得早,消亡的也快,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,因此青铜盨器传世藏品非常少见。

    照片拍得很清晰,这件青铜盨器,高度在十二厘米,口径在二十四厘米,圈足,两侧有环柄。

    卢灿又翻看了另一张照片,盨盖的特写,四只朝天耳盖,盖表面铸有一圈一圈的纹线。

    盨体和盨盖,组合起来像什么呢?

    嗯,看起来就像今天的饭盒,豪华版加厚青铜饭盒。

    这件盨器有什么可争执的?卢灿不相信张老爷子和李林灿老爷子两人这么浅薄。

    当他翻到第三张照片时,一愣!

    第三张照片是盨器内底部的特写,那里铸造了一列列密密麻麻的青铜铭文。

    他马上明白熟悉感觉来自何方——他曾经见过这件器具,在宝利的一次公开展览上。

    靠!这是遂公盨!

    不是真伪之辨,李林灿和张博驹两位老爷子,争论底部的青铜铭文!

    惊喜!狂喜!

    卢灿一把抓住许胖子肉墩墩的手臂,“胖子,这件青铜盨,转给虎园。丁老的藏品,我匀给你一百件!”

    “嘶!”卢灿这一下很用力,疼得许胖子差点跳起来。

    没等他提意见,卢灿摆摆手,“你小子……是不是这件盨器已经送到虎园了?你这……带着照片,套我的拍品呢?”

    维德拍卖收来这件拍品,一定会经过李林灿的鉴定。以李老的貔貅xing格,一定会把它带到虎园。许胖子,这家伙,用照片做圈套呢?

    自己没接到消息,估计就是他用这件器物的jiāo换权,来换取李老和福伯的不支声。

    “嘿嘿……”许胖子达成目标,身子不由自主往媳fu这边靠靠,远离非常状态的卢灿。

    不就是一件青铜盨器吗?他撇撇嘴,不太明白卢灿为何如此激动。

    没文化,真可怕!

    卢灿同样鄙视的对许胖子瞟了眼。

    遂公盨啊!中国最早记录大禹治水故事的“遂公盨”!

    竟然会落到自己手中!

    这件器物的珍贵,不仅仅体现在盨器本身的稀少,而是其底部的十列九十八字的铭文。

    遂公盨是中国古代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“遂公”所铸的青铜礼器,其底部铭文非常罕见,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,并划定九州,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。

    在洪水退后,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岗上的民众下山,重新定居于平原。

    由于有功于民众,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、民众之“父母”。

    铭文并以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,教诲民众以德行事。

    这些铭文,将“大禹治水”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,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它对世界考古界、历史学界,一直质疑“中国究竟有没有夏朝,大禹是否有其人”,是一记有力的反击——铭文中所述“禹”是夏王朝的奠基人,没有大禹,便没有夏,更没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