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段阅读_第 1240 章
出来的焦急,可把温碧璃给吓坏了,小丫头咬着嘴唇,想和他说句话,又闭上,没敢打搅。
等卢灿离开后,她的求助目光,落在丁欢老爷子身上。
丁老面色失落,心爱的藏品就将离自己而去,心底怎么想都不是滋味,尽管他xing情怯懦,可对收藏的热爱,不差分毫。
卢灿挑选出来的这两件,是他所珍藏一百一十五幅字画中,价值较高的两幅,见温碧璃看向自己,对这小姑娘,他的印象还不错,温婉有礼,于是,迟疑片刻后,他缓缓点头。
老先生的认可,让温碧璃终于放心些。
形势很严峻,卢灿返回收藏桁架后,可没敢再一幅幅翻看,手中的动作变得快捷许多。许多画筒打开一半,看看题跋或者画面内容,又快速卷上。
以题跋和画风判断作者,依照作者和字画的内容,快速判断画作的价值。
他的鉴定,骤然提速。
卢灿很快挑选出第三幅藏品——吴梅村的横轴长卷书法《圆圆曲》。
吴梅村即吴伟业,字骏公,号梅村,别署鹿樵生、灌隐主人、大云道人,太仓人,与钱谦益、龚鼎孳并称为“江左三大家”,明末清初大诗人、书法家,娄东诗派的开创者,长于七言歌行,后人称之为“梅村体”。
江左三大家的品行怎样,不值得深究,最后都选择投降清廷,还不如冒辟疆有骨气,可是,论起文学造诣,吴梅村确实博学多才。
他的七言古诗,堪称中国古诗词最后的辉煌。
从题跋中可以得知,这幅圆圆曲楷书贴,是他赠送给好友,明末清初书画家归庄的礼物。时间为顺治三年,这一年,归庄在昆山起兵抗清,事败亡命的途中,路过太仓时,吴梅村偷偷接纳了他。
“鼎湖当日弃人间,破敌收京下玉关。恸哭六军俱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……”
“……换羽移宫万里愁,珠歌翠舞古梁州。为君别唱吴宫曲,汉水东南日夜流!”
吴梅村的字,平和流畅,姿态静逸,极有韵致,是地道的文人字。
看他的字,就像欣赏一幅田园风景画,让人心平气和,不知不觉的陶醉其中。
好诗!好字!
加上这幅横轴长卷,自己这三轴的价值,已经稳稳压过武田次郎所选择的四器!
可是,正在卢灿长松一口气时,武田次郎又抱着一套茶具,从卢灿身边走过。
靠!
卢灿想要开口骂人了!
虽是惊鸿一瞥,可卢灿还是认出,那是一套时鹏制作的石瓢!
一壶双杯三件套,这玩意,还真的只能算是一件!
时鹏是谁?
明代制壶宗师时大彬的父亲!
第500章 四库书函
三轴压四器,妥妥的,但加上时鹏的石瓢,那就危险了!
八十年代,紫沙壶的价格,尤其是名家名壶,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。
石瓢非瓢,最早称为“石铫”,“铫”在《辞海》中释为“吊子,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”。“铫”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,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
苏东坡把金属“铫”改为石“铫”,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沙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壶嘴),又有“梁”(壶提)的沙陶之“铫”用来煮茶。
这“铫”也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壶”,这可谓最早的紫沙“石铫”壶。
那么石瓢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呢?
这与当代制壶宗师顾景舟老先生有直接关系。
四十年代末,顾老与友人吴湖帆、江寒汀合作书画壶,以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”来形容他们制作的这批石铫,故此,“石瓢”这一名称,成为这种单手梯形壶的类别名称。
壶中百变,首推石瓢!
这句话说的是石瓢善变,也就是它的型制变化很大。现代石瓢的型制基本固定下来——体形、腹鼓、平盖、直流、小容量这五大特点,它们成形于清代至民/国期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