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

分段阅读_第 947 章
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

小贴士: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,无需注册
    集七十卷,又整理编撰礼乐大成集合《大周正乐》一百二十卷。

    令人可惜的是,《大周正乐》编成之后,只印制了一版七十三部,便遇到“黄桥兵变”。后周灭亡,这部《大周正乐》,自然受到赵宋的排斥,自然没法再印制了。

    窦俨去世后不久,已经印成的七十三部《大周正乐》,很快消失殆尽。

    此书虽亡佚,但在士林中很有名气,北宋的大型综合类书《太平御览》中,就有关于窦俨和《大周正乐》的详细介绍。

    卢灿竟然在这柴火房的半片门板上,发现《大周正乐》的版印,能不高兴吗?

    这块木板深灰色,高约六十厘米,宽约八十厘米,中部有一横两竖的格栏边,这是标准的宋代木板刻印的六页拼版。

    这里需要先jiāo代宋代版印一些基本情况。

    大家都知道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,很多人很自然的认为,宋代版书以活字为主。这一观点是错误,在宋代,活字印刷术,使用率很低。

    因为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有短处,他并没有解决泥字坯着墨不清晰的问题(其实就是胶墨着色问题,直到铅活字印刷出现才彻底解决),因此,泥活字印出来的书籍,往往黑乎乎一片。

    那些文人雅士,哪看得上这种黑糊糊一片的书籍?

    木版刻印,虽然一页一模很麻烦,但木板刻印,笔锋清晰,线条柔美,又没有着色问题,因此,宋版书尤其是北宋版书,基本都是木版刻印。

    如果大家细心的话,不难发现,宋版书拆迁背脊线之后,拉开,就成为一张长条字幅。

    由此也能逆推出它的印制过程。

    工匠们将单页内容一刀一刀的雕刻在木板上,为了保持等高,他们往往将相邻的书页,刻在同一块大木板上,这就形成了双页版或者四页版,卢灿眼前的是上下六页版。

    上下六页版,是印刷社为了加快进度,同时刻印两部书时经常采用的方法。

    宋代的书籍都不太厚,一百页左右,需要眼前这样的木板,三十几块,拼在一起,固定等高,然后在木范内涂抹上烟墨,再盖上长条白纸,在纸背面用木推走一遍。

    拿起长纸条,一本书的内文,就完整清晰的印制成功。

    呃?像这种上下六页版的拼版,则可以同时走上下两张长幅纸条,同时印制两卷书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按照常理,卢灿面前的木版,上三页和下三页,应该不是同一卷书中内容。

    时间太久了,木版的底部边缘已经有些腐烂,但还算走运,那只是版边,不过中部的刻版内容,磨损的也很厉害,再加上岁月的侵蚀,也很难辨析,需要一个字一个字联系上下文去猜测。

    为了看清楚点,卢灿只得单腿跪在地上,一点点的细看。

    他看得入神,哪料到身后已经围了一拨孩子,嘻嘻哈哈看热闹呢。

    屋子里,三代女人,哭着、抹着泪、唏嘘感慨着,聊着孙瑞欣这些年的日子,老太太更是将她拉在腿边,一点点问这些年的经历,边听边哭。

    大家都很敏感的没有再提窦明珠的事情——无论环境怎样恶劣,当年孙家变故后,孙父母去世,窦家没伸手拉一把这位外孙女,都是有愧于心的。

    老太太也许正是因此心生愧疚,拉着孙瑞欣的手,哭的最多。

    “今天和你一起来的,就是卢家少爷?”当孙瑞欣聊到卢灿时,她的舅妈问道。

    对啊,阿灿哥去哪儿了?孙瑞欣这才注意到客厅中没人呢。院子中一大帮孩子,嘻嘻哈哈的说笑着。

    “阿灿哥,你在干嘛呢?”等她一出门,就看见卢灿,正撅着屁股,跪在泥土地上,趴在看茅草房的门板呢。

    卢灿回首,这才发现身边围着一帮孩子,还有孙瑞欣外婆与舅妈两人,瞪着眼珠子怪异的看着自己。他连忙爬起来,灿灿的笑道,“发现一块好东西,情不自禁,情不自禁。”

    “弄得脏兮兮的。”孙瑞欣白了他一眼,弯腰帮他把膝盖还有裤腿上的泥土打干净。

    卢灿挠挠头,在她耳边轻声问道,“认了?”

    再度收获一枚白眼,“我以后也是有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