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

分段阅读_第 796 章
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

小贴士: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,无需注册
    温碧璃双颊绯红。

    美女当得起!茶艺师?呵呵……

    温碧璃的点茶,还是卢灿自己瞎琢磨后教给她的,拢共不超过两个月。不过她很勤奋,经常练习,现在已经似模似样,很有范儿。

    “宋代点茶?”长泽茂惊愕的长大嘴巴,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“真是宋代点茶技艺?”这次,长泽茂身后的田中信木忍不住chā话了。很快他也意识到这话问得有些唐突,连忙施礼,“抱歉,我并非怀疑,而是……震撼!”

    长泽茂连忙圆场,“这位是长泽家的长老,田中信木老师。”

    卢灿摆摆手,“有疑惑很正常,稍后田中老师,多指点指点。”

    这些东瀛人为何如此吃惊?

    嘿嘿,宋代点茶,是东瀛茶道的师祖,也就是说东瀛茶道就是依照宋代点茶技艺的衍生变化而来的。

    东瀛茶道的系统化,离不开三个和尚:荣西、村田珠光、千利休。

    南宋末年,东瀛茶道的鼻祖荣西和尚,两次来到中原参禅,并将彭州高僧圆悟禅师的《碧岩录》,以及“茶禅一味”禅宗茶道带回国,于1191年写成《吃茶养生记》一书,成为东瀛佛教临济宗和东瀛茶道的开山祖师。

    村田珠光是著名的一休和尚弟子,他最大的贡献,是将东瀛的禅宗茶道、书院茶道、门茶(世家茶道)等融合为一体,形成独特风格的东瀛茶道。

    以上两人的贡献都属于传说,有史记载的东瀛茶道师祖,为千利休。此人为丰臣秀吉身边的茶僧,他以一人之力,将东瀛茶道普及化,全面盛行开来。

    东瀛茶道的核心为禅茶,讲究“茶禅一味”。

    “茶”泛指茶文化,“禅”是“禅那”的略称,意为静虑、修心。

    “一味”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。

    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。

    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,世事之浊我可清。茶,品人生浮沉;禅,悟涅盘境界。

    说来说去,一句话,东瀛茶道源自宋代的“点茶”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前甲板的顶棚升起,一行人围坐在长案边,静静欣赏温碧璃烹茶。

    佳人如玉,盛装似锦,不说品茶,单是欣赏已经让人心旷神怡。

    卢灿为了今天镇住长泽茂,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——没办法,想要扩大润馨瓷器的影响力,此时,离不开东瀛市场。

    温碧璃用竹夹,从瓷罐中夹出一块龙团凤饼。这种龙团茶,还是卢灿上次瓷厂开窑时,托郑光荣的大哥,从内陆弄来的,一共也就只有两罐。

    每块龙团凤饼为一钱五,刚好一壶。

    宋代点茶,用无烟炭炉。温碧璃将这块龙团凤饼放在炭火上,翻面炙烤两分钟,略带点点焦黄,将其放入瓷臼中。

    天青色瓷臼,ru白色捣杵,还有今天一应茶具,都是润馨瓷厂自己的产品。可惜,这几人目前还没注意到。

    炭火烤茶饼,会使得茶汤的香味浓郁,但切切不可烤焦,非常考验点茶功底。

    她另一只手很自然的将身边装满清水的一张打银壶,放置在炭炉上。

    这时,她才开始捣茶,也就是碾茶。

    卢灿在旁边帮衬,六人面前的茶盏,用清水涮后,放在另一尊炭火上烤干,这是宋代点茶中的烘盏。这六只茶盏,全是润馨瓷器出产的仿龙泉窑的天青盏。

    可惜,他们依旧没有注意到这些,各个正襟危坐,认真的欣赏温碧璃的碾茶。

    等卢灿将六只茶碗烘干,那边温碧璃的碾茶已经差不多。他又从长案一侧拿过罗筛及瓷盘,放在温碧璃的面前,准备筛茶。

    温碧璃将瓷臼中的碎茶倒在罗筛上,双臂轻轻抖动,颗粒橙黄的茶末,如丝般落在青花盘上,约有一钱茶末。

    银壶咕噜,水刚好烧开。

    此刻,进入宋代点茶工艺的关键——候汤、击拂。

    温碧璃用木平铲,将瓷盘中的茶末盛起,倒在一旁的茶壶中,然后拎银壶,注水。

    沸水浸润碎茶后,停止注水,用一根青色瓷棒搅拌,待水茶混合均匀后,再度注水,至满。

    宋代点茶,所用的是茶末,所以茶汤上色上香很快。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