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

分段阅读_第 775 章
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

小贴士: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,无需注册
    害。

    卢灿手中很快多了一块唐代的菱花凤镜。

    这面菱花凤镜锈蚀的很严重,但它依然有价值,她的背面被掩饰在铜绿之下,隐约可见金银平脱工艺所点缀的金凤。

    金银平脱工艺是盛唐时期制作铜器的高级工艺。

    常见的金银平脱有两种,一是花纹与漆底在同一平面;二是花纹高出漆底。

    其作法,采用金、银薄片,裁制成各种纹样,用胶漆粘贴,然后髹漆数重,后细加研磨,使金银片纹脱露出。

    唐玄宗时曾大量制造平脱器物以赏赐臣僚。

    姚汝能《安禄山事迹》、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、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等书,都记载唐玄宗、杨贵妃赏赐安禄山金银平脱器,有:金银平脱隔馄饨盘、金平脱宝枕、金平脱装具玉合和银平脱食台盘等。

    不过,安史之乱后,肃宗和代宗曾两次下令禁止制作平脱之器,以后逐渐衰落,至宋代几乎绝迹。

    说来让人伤心,金银平脱工艺最杰出的作品——唐代金银平脱琴,收藏在东瀛京都正仓院。

    自己偶然闲逛,竟然能觅得金银平脱工艺的菱花凤镜,怎么说也是撞大运。既然他们将这面铜镜放在摊位上,想必价格不会太贵。

    福伯是处理铜器的高手,卢灿自己也不算弱者,两人合力,也许能恢复这面铜镜的昔日光彩。

    捡漏了!

    他没急着付账,目光投向店中位置。

    那里,玻璃罩盖着一件器物,很精彩。

    第312章 西周簠器

    在摊位和柜台之间,有一张红木桌,玻璃罩盖得很严实。

    那是一尊西周错银青铜簠(音斧)。

    簠是古人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的方形器皿,其用途与簋(音鬼)相仿,属食器。

    簠器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,战国末期已经消失不见。存世时间很短,因此数量极少,卢灿的虎园博物馆中,还真的没有簠器。

    这尊簠器保存的非常好,方棱形,体形略长,上下八鸟足,铸四方纹,错银走纹线间隙,两端簠壁错银字“日”“月”。这种铭文在商周青铜器中很常见,是器主感恩上苍赐予食物的最常用铭文。

    簠器有一最大的特色,就是盖体同形。这其实是为了彰显《周礼》中的“分而食之”这一最有诚意的待客礼节。

    这是尊好东西!馆藏级金属器!

    有玻璃罩格挡,卢灿没能上手,但既然叮当器用它来镇店,相必不会是假货。

    卢灿手指敲敲玻璃种,示意站在不远处的销售人员过来。

    看那销售人员面带苦笑,卢灿便猜到,今天想要买下这尊西周错银日月方纹簠,怕是不容易,这表情,分明是有太多人问价。

    果然,那年轻的销售人员一上来就开口:“这位先生,这是本店的镇店之宝,谢绝出价。”

    和一个销售人员讨论没用,即便是大堂经理,也做不了主,卢灿点头示意知道,将手中的菱花凤镜jiāo给他。

    一千五百港元,这面菱花凤镜到手。

    对方走眼了,或者说他们的初检学徒走眼了。

    这一类的老青铜器,进货渠道在内陆,亚洲也只有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,至于怎么来的?呵呵……

    所以,后世有人说过,每一家香江古董铺子都有一拨盗墓贼。内陆想要抓掘墓盗坟的那帮人,去香江卖的古董铺子找,然后逆向查案,一抓一个准。

    虎园博物馆一旦开张,也免不了和土夫子打jiāo道,甚至需要专门养一批这种人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是佛首、佛像、兵器之类的,还有东南亚渠道可以进货。

    因为有风险,他们每年进货的次数相对较少,每批次货量大,所以,初检就jiāo给学徒来进行。这些学徒会将卖相差的、明显难以修补的货品挑出来,做摊位货。

    自己手中的这面菱花凤镜,铜锈重重叠叠、黄绿色的锈迹太重,想必初检学徒将上面泛黑的金银平脱当成锈色,把这面珍贵的金银平脱唐镜当成次品。

    “是不是最近刚进的货?”卢灿摩/挲着这枚古镜,和那位店员攀谈道。

    “嗯,前天晚上到的,昨天上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