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

分段阅读_第 362 章
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

小贴士: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,无需注册
    月瓶,对昆希示意,“这就是欧仿,而且是一百多年前的老仿。”

    “这极有可能是中原瓷器被带到欧洲后,欧洲工匠一对一进行仿制的。”

    昆希在这方面也算是老手,经过卢灿指点,很快也觉得不对。

    器形对、纹饰对、瓷胎也对,但纹饰结构总让人有点别扭。回纹结构有轻微的断裂,另外在纹饰比例上,也有所区别——每个民族的审美都是有差异的,这些诧异在瓷器作伪上同样有体现。

    卢灿赞赏的点点头,“欧仿其实青花器不多,他们更喜欢硬彩、软彩、釉里红等色彩艳丽的瓷器。”

    “最喜欢仿制青花器的是伊斯/兰仿,来源于土耳其、伊朗等伊斯/兰国家。”

    “伊斯/兰仿的青花器,色重胎粗,你现在不需要理解。”卢灿摇摇头说道。

    伊斯/兰仿此时还真的很少见,但在三十年后,中国古瓷尤其是青花瓷备受追捧后,伊斯/兰仿大量出现,充斥国内青花瓷器市场。

    他所说的并非《金石秘录》上的记载,而是卢灿上辈子记忆中的总结。刚才一不小心突噜出来国外三仿,他不得不顺嘴将伊斯/兰仿提早说给昆希听。

    “这里面有不少欧仿,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,把它们挑出来,这对于你来说,也是一次锻炼,有没有信心?”

    卢灿笑着拍拍昆希的肩膀。

    昆希此刻心底讶异无法言喻,卢灿给他带来的震惊实在是无语。

    年纪轻轻,一手高明的鉴定功夫不说,见识广博至极,都跟谁学的?

    第148章 顺手捡漏

    欧仿的最高峰是2010年,那时,大量来自内陆、台岛的制瓷技术人员,或被邀请、或主动加入到欧洲瓷器厂,或者某些犯罪团伙特意来欧洲租赁小窑场,他们出产的“欧仿”,有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技术的完美结合,真心难以鉴别。

    这些人充分利用华人对文物回流的热衷心态,再通过欧洲各类不负责任的小型拍卖会,将“欧仿”光明正大的向东方销售。

    沪上博物馆在2009年、湘南博物馆在2012年,香江收藏大家张鼎辰先生、台岛国史馆等等,都曾经在欧洲拍卖会上购买过“欧仿”,可见其的猖獗程度。

    呵呵,那些都是未来的事情,不包括眼前。

    眼前的欧仿作品,尚且属于“学习阶段”,并不难辨别。

    这里面的仿品,全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。新仿?呵呵,中国瓷卖不过欧洲瓷,谁会仿?

    因此,从某种程度来说,它们本身也是古董。这种古董,在研究欧洲瓷器发展史时,有一定的收藏价值,如果将它们当成中国古瓷,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赝品!

    这些老仿,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——譬如断纹和纹饰粗细不匀称的毛病。

    缠枝莲纹、云纹、回纹是中国瓷中最常用的三种纹饰,前两种纹饰最大的特色就是整体相连,回纹的特色则是粗细均匀。这两项,都非常考校绘彩师傅的腕力和工笔画功底,而这些对于那些刚开始模仿中国瓷的国外工匠而言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。

    因此,免不了要在这些老仿上留下断纹和粗细不均匀的痕迹。

    得到卢灿指点后,昆希很快便上手识别。他走在前面粗选,卢灿跟在后面,再逐一检查一次,并将值得收藏的瓷器全部挑选出来,放在一旁。

    托马斯拿出来的瓷器,与运通瓷器厂展览室的中国瓷,根本没法比。

    这其中,没有一件大器(高度超过四十公分的瓷器)不说,还有有二十四件老仿。剩下十九件的时间范围都集中在明清瓷器,其中明代两件,清代十七件。而这十七件中,还有十一件是道光、咸丰朝的生活用瓷。

    卢灿挑挑捡捡,也只挑出八件瓷器。

    这八件瓷器,按照欧洲现有的中国瓷市场价格,也就在二十万美元到三十万美元之间。

    显然,还存在巨大缺口。

    卢灿示意昆希,注意这八件瓷器,可不能被人掉包,自己抱着双臂,朝托马斯走去。

    “都看过了?”

    两人一直注意这边,见卢灿过来,嘉妮率先站起身来,拉过一张椅子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